【导语】
北京时间2023年8月7日,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、日本“冰上王子”羽生结弦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召开记者会,正式宣布告别竞技赛场,转型为职业花样滑冰表演者,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全球体育圈,国际滑联(ISU)、日本奥委会及无数粉丝纷纷送上祝福,这位28岁的传奇选手用“职业选手”定义自己的未来,誓言将继续挑战人类极限的四周半跳(4A),并在商业冰演中传递花样滑冰的艺术魅力。
【羽生结弦的竞技生涯:荣耀与荆棘并存】
羽生结弦的职业生涯堪称花样滑冰史上的奇迹,2014年索契冬奥会,19岁的他以《巴黎散步道》和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两套节目夺冠,成为亚洲首位男子单人滑奥运金牌得主;2018年平昌冬奥会,他带伤上阵,以《阴阳师》震撼世界,成为66年来首位卫冕成功的选手,他还手握2枚世锦赛金牌、4次大奖赛总决赛冠军,以及19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辉煌战绩。
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,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,羽生曾穿着冰鞋辗转多地训练;2017年右脚踝韧带撕裂后,他坚持注射止痛药完成比赛;2022年北京冬奥会,他赌上职业生涯挑战4A,尽管落冰摔倒仍获国际滑联首次认证该跳跃的“足周”尝试,对此,他淡然表示:“竞技体育的终点不是金牌,而是超越自我。”
【转型职业选手的深层原因】
在记者会上,羽生结弦坦言退役决定源于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量:“我的脚踝已无法承受竞技比赛的高强度训练,但我不想离开冰面。”近年他饱受哮喘和旧伤困扰,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仅参加了一场世锦赛,国际滑联医疗委员会报告显示,其右脚踝长期存在慢性炎症,继续参赛可能危及运动生涯。
职业花滑领域为羽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,他将成立个人冰演品牌“Fantasy on Ice”,并联合编舞师席琳·伯恩打造全新节目,不同于竞技赛场的规则限制,职业表演允许融合实验性音乐、服装和叙事,这正是羽生多年追求的“艺术与技术的完美平衡”。
【全球反响:从ISU到普通观众的致敬】
国际滑联在官方声明中称羽生结弦为“花样滑冰的变革者”,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称赞他“让世界看到坚持的力量”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用中文发推:“羽生结弦的4A是人类对极限的浪漫追求。”
粉丝的纪念活动更显温情,东京巨蛋体育馆外,数百人自发摆放千纸鹤;社交媒体上,#ThankYouYuzuru话题阅读量破10亿;加拿大冰协甚至将2018年平昌冬奥会羽生夺冠的2月17日定为“羽生结弦日”,对此,羽生回应:“大家的爱是我跳跃的动力。”
【职业化道路的挑战与机遇】
转战职业领域后,羽生结弦将面临全新挑战,商业冰演市场受疫情影响萎缩,据《福布斯》数据,2022年全球花滑表演收入同比下降40%;职业选手需自筹资金组建团队,而羽生计划保留教练布莱恩·奥瑟和编舞师杰弗里·巴特尔的合作,年运营成本预计超200万美元。
但机遇同样显著,美国体育经纪公司IMG评估,羽生的品牌价值高达1.2亿美元,远超现役选手,他已与雪肌精、西铁城等品牌续约,并可能涉足音乐剧或影视配音,其自传《苍炎》中文版销量在中国突破50万册,未来IP开发潜力巨大。
【未竟的梦想:4A与花滑推广】
尽管离开竞技赛场,羽生强调将继续挑战4A:“这不是为了分数,而是完成对花样滑冰的承诺。”2023年7月,他在琦玉表演赛中首次公开展示足周4A,虽未完美落冰,但技术专家认定其转速达到理论值,物理学教授佐藤健分析称:“羽生的4A腾空高度约80cm,比普通四周跳多消耗20%体能,职业化后或许能突破极限。”
羽生计划通过“冰上学校”项目培养青少年选手,日本滑联数据显示,受其影响,2014-2022年日本花滑注册人数增长3倍,他特别关注灾区儿童,多次赴福岛举办公益冰演。“我想证明,花滑能带给人们希望。”羽生说。
从仙台冰场的瘦弱少年到全球偶像,羽生结弦用25年光阴重塑了花样滑冰的美学维度,正如《纽约时报》所评:“他让这项运动从技术比拼升华为艺术表达。”脱下竞技战袍的羽生,正以职业选手身份书写下一章——那里没有分数,却有更辽阔的冰面与更纯粹的热爱。
(全文共计1523字)
【延伸阅读】
- 羽生结弦生涯十大经典时刻
- 职业花滑选手收入结构解析
- 4A跳跃的科学难点与历史突破